綠道是一種線形綠色開敞空間,通常沿著河濱、溪谷、山脊、風景道路等自然和人工廊道建立,內設可供行人和騎車者進入的景觀游憩線路。目前,美國、英國、德國、新加坡以及國內的珠江三角洲等地都有比較成功的實踐。
“綠道”主要指可以供行人和騎車者進入的自然景觀良好、以休閑功能為主的綠色開敞空間。
廣義上講,“綠道”<Greenroad>是指用來連接的各種線性開敞空間的總稱,包括從社區自行車道到引導野生動物進行季
近山松綠道
節性遷移的棲息地走廊;從城市濱水帶到遠離城市的溪岸樹蔭游步道等。
但是,“綠道”內涵很廣,它在不同的環境和條件下會有不同的含義。因此,對這一概念的定義總會有一定的局限性。在此可以引用查理斯.萊托(Charles Little)在其經典著作《美國的綠道》(Greenway for American)中所下的定義:綠道就是沿著諸如河濱、溪谷、山脊線等自然走廊,或是沿著諸如用作游憩活動的廢棄鐵路線、溝渠、風景道路等人工走廊所建立的線型開敞空間,包括所有可供行人和騎車者進入的自然景觀線路和人工景觀線路。它是連接公園、自然保護地、名勝區、歷史古跡,及其他與高密度聚居區之間進行連接的開敞空間紐帶。從地方層次上講,就是指某些被認為是公園路(parkway)或綠帶(greenbelt)的條狀或線型的公園。
隨后,Ahern在文獻綜述的基礎上并結合美國的經驗,將綠道定義為是由那些為了多種用途(包括與可持續土地利用相一致的生態、休閑、文化、美學和其他用途)而規劃、設計和管理的由線性要素組成的土地網絡 。該定義強調了5點:①綠道的空間結構是線性的;②連接是綠道的最主要特征;③綠道是多功能的包括生態、文化、社會和審美功能;④ 綠道是可持續的,是自然保護和經濟發展的平衡;⑤ 綠道是一個完整線性系統的特定空間戰略。
在我國,“綠道”具有景觀設計學、社會學、交通學三個方面的概念。
一、指一種“綠色”景觀線路。一般地,沿著河濱、溪谷、山脊、風景道路、溝渠等自然和人工廊道建設,可供游人和騎車者徜徉其間,形成與自然生態環境密切結合的帶狀景觀斑塊走廊,承擔信息、能量和物質的流動作用,促進景觀生態系統內部的有效循環,同時加強各密近斑塊之間的聯系。
二、社會學方面:我們不僅在大自然中建設“綠道”,還要在民眾心中鋪設政府與百姓順暢溝通的“綠道”,讓老百姓無障礙、少恐懼地表達自己的利益訴求,提高民眾在精神生活上的“宜居水平”。
三、交通學方面:指以自然要素為基礎,以自然人文景觀河休閑設施為串聯節點,由慢行系統、服務設施等組成的綠色開敞空間廊道系統。綠道由綠廊、慢行道、驛站和標識系統組成。其中綠廊起到保障綠道基本生態功能、營造良好景觀環境作用;慢行道按照使用方式的不同分為步行道、自行車道和綜合慢行道三種類型;驛站是綠道服務設施的主要載體;標識系統,則一般包括信息、指示、規章、安全警示標識等四種類型,具有解說、引導、禁止、警示、科普、宣傳教育等多種功能。
綠道分成三類: 郊野綠道、城市綠道和社區綠道。社區綠道主要連接居住區綠地;城市綠道主要連接城市里的公園、廣場、游憩空間和風景名勝。
郊野綠道的建設難度較大,主要是游客的需求不足。而城市綠道建設難度小,它最利于建設、推廣的特點是可以充分利用現有的公園綠地等設施,穿針引線,見效快,分布廣。綠道和公園綠地建設的顯著差別是不用征地,基本不占用城市建設用地資源,簡單地說就是但求所用,不強求所有。